|
|
|
|
 |
|
中国的酒文化历史悠久,儒家经典也历来提倡酒德,劝人戒酒节饮。时下却有不少人对讲酒德、重养生等内容避而不谈,或知之甚少。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酒德更牵涉到了文明礼貌和道德素养。清代吴彬在《酒政六则》中提出饮酒有以下禁忌,“华诞、连宵、苦劝、争执、避酒、恶谑、喷秽、佯醉”;程弘毅也在《酒警》中指出饮酒需有“五警”,即五种不可做之事:其一,不可借酒骂座;其二,不可酒令苛刻;其三,不可在酒桌上趋势;其四,不可有庸俗猥亵之谈;其五,不可有呕吐于席、调戏歌女等大煞风景之举。从酒之五警,即可看出人之酒德,也反映出了一个人的文化修养。
当今有些人却无视酒德,在应酬场合中,花言巧语、强人饮酒,使其出尽洋相;也有一些人,酒后无所顾忌大声喧哗、通宵达旦;更有甚者,酒桌上称兄道弟,痛饮后一语不合便拳脚相加;或凭一时之勇,酒后驾车,害人害己。还有一些人将饮酒与感情扯在一起,鼓吹“感情深,一口闷”的歪理。俗话说,酒中不语真君子,感情是不能用酒来衡量的。贪杯酗酒,一伤身体,二伤大雅。顾炎武《如日录》中也提醒,酒为“魔浆”、“祸泉”,少饮有益,烂醉伤身。故作豪饮,或赌酒争胜,都是愚昧的表现。
眼下正值年末岁初,同事之间、亲戚朋友之间、上下级之间,迎来送往在所难免,我们要正确看待中国酒文化,时刻不忘酒德,饮酒有度、善待自己、善待他人。须知,君子之交淡如水,只要是真感情,喝水也情深!
|
|
|
|
|
|
作者:农村支部 高效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