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街村要闻
南街村报
社会各界看南街村
领导视察
南街村人自己编的书
联系我们
网站留言
 相关文章
·长与短
·温暖
·新年要有新业绩
·党员处处是模范
·告别十八岁 迎接一八年
·服老·不服老
南街村报
  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走进南街村 > 南街村报 > > 2018年 > 第1085期
毛主席的故事
更新时间:2018/8/31 7:52:27  |   阅读:919   |   收藏  |   打印  |   关闭
关键词: 目录:2018年第1085期文化生活

毛主席的故事

自成一家看“红楼”(接上期)

毛主席读《红楼梦》读得十分精细,常能从中挖掘出一些有价值的内涵。1959年12月至1960年2月,他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谈话中说:“我国很早以前就有土地买卖。《红楼梦》里有这样的话:‘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这段话说明了在封建社会里,社会关系的兴衰变化,家族的瓦解和崩溃。这种变化造成了土地所有权的不断转移,也助长了农民留恋土地的心理。”他还注意到书中描写了中国封建社会制度的根基家长制的动摇,认为:“我国家长制度的不能巩固是早已开始了。《红楼梦》中就可以看出家长制度是在不断分裂中。贾琏是贾赦的儿子,不听贾赦的话。王夫人把凤姐笼络过去,可是凤姐想各种办法来积攒自己的私房。荣国府最高的家长是贾母,可是贾赦、贾政各人又有各人的打算。”
毛主席对《红楼梦》中的人物塑造和语言十分欣赏,他多次讲到凤姐这个人物写得好。1937年4月28日,毛主席在“鲁艺”作题为《怎样做艺术家》的演讲时,谈到《红楼梦》的细节描写时说:书上描写贾琏从尤二姐那里回去的时候,“跨马认蹬而去”,非有经验写不出“认蹬”二字。他以此说明要写出耐人寻味、富有生命力的艺术作品,就必须深入实际、深入生活。在1973年的一次谈话中毛主席还饶有兴趣地提起《红楼梦》中的一个细节描写:“贾母一死,大家都哭,其实各有各的心事、各有各的目的。如果一样,就没有个性了。哭是共性,但伤心之处不同。我劝人们去看看柳嫂子同秦显家的争夺厨房那几段描写。”他还常在讲话和文章中引用《红楼梦》中的语言或故事,以帮助说理,增加语言表达效果,并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在“三反”时,用“贾政做官”的故事,来教育党的干部警惕受人包围;在1957年3月1日最高国务会议的结束语中,为说明大国的事情并不那么好办,他用了王熙凤对刘姥姥说的一句话——“大有大的难处”;在同年的宣传工作会议上,用王熙凤说过的“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来鼓励立志改革的仁人志士。在访苏的时候,用林黛玉说的“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来比喻国际形势;在1958年召开的成都会议上,用小红说的“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筵席”来说明聚散的辩证法和事物的转化。
《红楼梦》问世以来,关于这部小说的研究,已构成了一门专门学问——“红学”。由于毛主席喜爱《红楼梦》,所以他也极关心《红楼梦》的研究,对有影响的学术观点和“红学”研究的发展状况了如指掌,是个名符其实的“红学通”。红学各家虽然各有发明,从最早的评点派,到后来的索隐派,以至胡适、俞平伯考证派的新红学等,都没有像毛主席这样把它当作一部清代社会史来读,他对《红楼梦》的见解,可谓独辟蹊径,自成一家。        (完)         (彩虹/整理)

 
 
作者:admin    
红色南街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