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街村要闻
南街村报
社会各界看南街村
领导视察
南街村人自己编的书
联系我们
网站留言
 相关文章
·南街村唱响安全“四部曲”
·脆片“成长”记
·南街村:线上线下运行 为消费
·南街村召开新闻宣传工作会议
·南街村集团组织无偿献血活动荣
·漯河市公安局源汇分局来我村
南街村报
  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走进南街村 > 南街村报 > > 2020年 > 第1186期
豁达乐观谈“生死”
更新时间:2020/9/26 7:22:56  |   阅读:599   |   收藏  |   打印  |   关闭
关键词: 目录:2020年第1186期文化生活

豁达乐观谈“生死”
河南  宋全忠

毛主席在1953年到1976年间,多次谈到生死观问题。1963年12月16日,毛主席到北京医院向开国将军罗荣桓遗体告别后,跟她的保健护士长吴旭君说:“人年纪大了也会死……我死了,可以开个庆祝会。你要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最好穿颜色鲜艳的红色衣服或花衣裙,要兴高采烈、满面春风地参加庆祝会,然后你就大大方方地上台去讲话——毛泽东死了,我们大家来庆祝辩证法的胜利,如果不死人,从孔夫子到现在地球就装不下了。新陈代谢嘛,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是事物发展的规律。”还说,“中央给我立了一条规矩,不许我坐飞机。我想,我以后还会坐。总之,73、84,阎王不请自己去。”说完,开心地大笑起来。
人随时间而成长变老,乃自然界不可抗拒的规律。这也就是说一个人有生即有死,这是自然生死律。毛主席在这里以一个标准的、不折不扣的辩证唯物主义者的态度,坚信人死是无法抗拒的自然法则,从而不畏衰老,战胜恐惧,乐观以对,直面死亡,多么难能可贵啊!
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总有那么一些老年人,尤其大小疾病缠身的人,一到73或84这两个年龄段,日复一日情不自禁感到沮丧,格外谨慎小心,提心吊胆,闷闷不乐,无精打采,寝食难安,生怕过不去这个“坎”。这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是没有必要的。
关于“73、84,阎王不请自己去”的说法,这在我国民间早就有了。据查来源是这样的:在平均年龄三四十岁的古代,“仁者寿”的鼻祖、至圣先师孔子活了73岁,亚圣孟子在这方面更胜一筹,活了84岁。尽管如此,古人仍认为这两个年龄不吉利,于是把它说成是“坎”“忌年”。说什么圣贤之人尚在这个岁数上死了,一般老百姓怎么能逃过去呢?从此这个给老年人带来精神上压抑和死亡恐惧的威胁便世世代代传了下来,致使一些老年人到了这两个年龄就胡思乱想,顾虑重重,郁闷不乐,躲躲闪闪,生怕迈不过去。实际上这完全是庸人自扰、荒诞至极的迷信言论,是凭空臆造出来的,是自己吓唬自己,一丁点科学道理都没有。
有关专家考证,1840年以来,我国人均寿命每年都按照增加三个月的比例递增,这就是说,每过10年,人们就多活2至3年。清朝时人均寿命31岁,民国时是35岁。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善和物质生活的提高,2018年人均寿命已达77岁。再过10年以后,百岁寿命将成为常态,我国将进入一个新的百岁时代。
从现实情况看,平安跨过73、84的老年人和百岁老人可以说比比皆是。“80不稀奇,90多来兮,百岁笑眯眯,茶寿(108)乐滋滋,70小弟弟,60睡在摇篮里”。这个形象、生动、浪漫的比喻就是说明。“乱世人命贱如草”,如今欣逢盛世,国强民富,我们生活得比过去的皇帝都好,怎么能不长寿!就以近现代大家熟悉的为例,艺术大师齐白石80多岁还在作画;雕塑家、美学家王朝闻90多岁仍勤奋读书写作;老作家马识途百岁生日时举办书法义展,设立了“马识途文学奖”;广西巴马医生邓红英102岁时还坚持每天给人看病;老作家周有光104岁时出版了《朝闻道集》……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享年93岁,一代文宗叶圣陶享年94岁,大众诗人臧克家享年99岁,跨越三个世纪的宋美龄享年106岁,华语影视界超级大亨邵逸夫享年107岁,等等。在这些人心目中,哪还有73、84这个坎呢!
临床医学和医学统计学揭示,男性老人患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年龄60至64岁的较多,患老年性白内障、老年痴呆、脑动脉硬化、冠心病、肺气肿的65至69岁的较多。而进入70岁以后,尤其80岁以后,由于已较好地适应了由年龄变化带来的一些不利条件,能抵御来自身体以及外界条件变化的挑战,总之一句话是淘汰与自然选择的结果,这些疾病出现下降趋势,精神和机体有可能恢复到50至59岁年龄段的水平。据此,一个人到了七八十岁还怕什么呢!
人生苦短,韶华难留。人的谢世原因很多,并非都和年龄有关。疾病所致、无疾而终、天灾人祸等都有。有资料显示,73和84这两个年龄段死亡的人与其相邻的年龄段死亡的人比较没有多大差异。那么一些老年人到了这两个年龄仍有顾虑、疑神疑鬼、担惊受怕、想入非非,总是怕死,无疑就会增加焦虑感,干扰大脑神经,影响全身健康。人生不过三万天,还有多少时间够你把烦恼添?时光匆匆一年又一年,还有多少时日把笑容展?那么怎么办?这里给出三个妙招:
一要相信科学。摒弃迷信,舍得健康投资,定期体检,主动做到有病早治、无病预防,对疾病要“战略上重视,心态上蔑视”,在生命科学领域创造人生辉煌。俗谚“心乱百病生,心静万病除”“一种美好的心境比十副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楚”(马克思)。忧虑未来,预支烦恼是最愚蠢的。无论何时何地,一定要乐观开朗,头脑清醒,热爱生活,漠视死亡。乐观开朗是心理养生的不老丹,是改变压抑习惯的不二选择。谁掌握了这把金钥匙,谁就能化干戈为玉帛、化疾病为健康。一位80岁老人有首打油诗“信步走过七十三,一不留神又七年,若是阎王不邀请,那就再活八十年”。这位老人若不乐观,心态不好,能写出这样的诗吗!
二要忘掉年龄。唐朝女皇武则天问中岳嵩山120岁的慧安禅师多大年龄,慧安禅师回答:“不记得了……人之身,有生有死,如同沿着一个圆周循环,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记这个年龄有何用呢?人的年华如流水,过去的已经过去,没有必要追悔;未来的尚未到来,没有必要杞忧,只要好好把握住现在就行了,又何必把年龄放在心上,那只不过是一个数字,没有什么实际意义。”慧安禅师的解释用现在的话就是“忘掉年龄”“无龄感”。凡能做到这一点,不被年龄牵绊,一般都能做到忘记忧愁,忘记烦恼,忘记疾病,忘记恩怨,忘记过去,乐享生活,宠辱不计,率性而为,行止有方。我们何乐而不为?另外有影坛“常青树”美誉的李丽华在一项电视访谈中诙谐地说:“我过了50岁以后,就开始忘记自己的年龄了。”这句话令人印象深刻。
三是不过生日。1963年12月26日,正逢毛主席70大寿,他对身边工作人员说:“大家都不做寿!这个封建旧习惯要改革。你知道做一次寿,这个寿星就长一岁,其实就是少了一岁,不如让它偷偷地走过去,到了八九十岁时,自己还没有发觉……这多好呀!”
著名翻译家、作家杨苡88岁时好友提议为她做寿,被拒绝。直到2019年100岁时也不过生日。她说“太没意思,太累,而且情绪很不好……我就不做生日,这也叫一种玩法”。有“老顽童”美称的著名语言文字学家周有光105岁时要求自己做到“三不”,其中一不就是不过生日(另外“二不”是不立遗嘱和不过年节)。前者是伟人,后者是大家,他们说的和做的有道理,所以活得健康,活得长久,活得潇洒,活得安逸,活得快乐,活得有价值。    (本文作者为河南省政府外事办公室退休干部)

 
 
作者:admin    
红色南街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