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平均主义实现共同富裕---六论“八反对八实践”
平均主义是要求平均分享一切社会财富的思想,它主张人们在工资、福利等方面享受完全一样的待遇。这是一种历史唯心主义观,与按劳分配的原则迥然相悖。
平均主义违背社会主义的本质,曲解集体主义的科学内涵,否认以劳动作为分配的根本尺度,否认劳动者在劳动复杂程度、熟练程度、劳动强度、劳动技能、劳动态度、劳动成果及劳动报酬等方面的差别。平均主义在我们工作和生活中的具体表现有:不看工作表现、业绩好坏,要求工资和福利相同;不看实际需要、贡献大小,要求住房相同;不看病情轻重,要求去同等医院;等等。
平均主义的最大危害是涣散队伍,挫伤人们的工作积极性。由于自身素质的不同,每个人所表现出的工作能力、认知水平、责任心以及取得的成绩也不一样,自然所享受的福利待遇也应该不一样。如果实行平均主义,那么就会出现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甚至干与不干一个样的局面,这样,一方面会挫伤那些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勇于创新、甘于吃亏、乐于奉献者的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会助长少数偷懒耍滑、投机取巧、消极涣散者的坏习气,使他们错误地认为:我是集体的一员,不管干得如何,福利待遇都应该与别人一模一样,人人平均。事实上,为了制止这种“平均主义”思想,村党委已经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比如“十星级”文明户评比,不同岗位工资不同,奖勤罚懒、奖优罚劣等。村党委在分配原则上之所以不实行平均主义,住房等福利按贡献有先有后,就是为了弘扬正气、鼓励先进、激励后进。任何一个企业要生存发展,都有一套适合自己的规章制度、管理措施和分配办法。南街村是一个集体大家庭,更有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的独特制度、措施和办法,目的就是要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为集体事业的兴旺发达而齐心协力、众志成城,绝不可能实行平均主义,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积极消极一个样。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集体大家庭里,村党委给我们提供了优越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最大可能地规避了贫富差距,减少了生活压力,让我们过着幸福和谐的小康生活。作为个人,与周围村庄和社会上的人们相比,我们的住房、上学、就医等家庭重大开支全部由村里承担,生活压力比他们要小得多,幸福指数比他们要高得多,我们应该知足感恩、回报集体,而不应该只躺在集体的大树下乘凉,看到别人比自己的“待遇”好一点就眼红、生气,就发牢骚、讲怪话,而要多想想自己与别人有何差别,自己的工作到底干得怎么样,自己为集体究竟作了多少贡献。只有这样比,才能去掉不满情绪、浮躁心理,才能知道自己该怎么做。
平均主义的另一个危害是滋长懒惰思想,影响工作效率。平均主义的一个代名词是“大锅饭”,因为干好干坏、干与不干都有饭吃,所以,就给那些思想落后、怕吃苦受累者创造了条件,他们要么不思进取、得过且过,要么装模作样、敷衍应付,要么萎靡不振、懒散松懈,要么一心为自己打算,损害集体利益。这样的人碌碌无为,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样的单位死气沉沉、没有活力,生产效率、工作效率自然也不会高,必然会严重损害我们的集体事业。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和奋斗目标,是一个由低层次到高层次的动态发展过程,最终走向共产主义。共同富裕不是同时、同步、同等富裕,不是也不可能靠现有财富的平均分配来实现。共同富裕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富裕。我们要实现共同富裕,一要热爱集体大家庭,心向集体、维护集体、融入集体,心中时时装着集体,齐心协力把集体事业推向前进。二要大力发展集体经济,为集体事业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三要感恩集体,立足本职,奋发工作,以高度的责任心对待集体事业。全体干群都要有为集体事业不懈奋斗的使命感,保持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筑牢艰苦奋斗的精神支柱,困难面前不低头,工作面前争上游;党员干部要起好模范带头作用,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埋头苦干、任劳任怨,始终保持高昂的工作热情和革命干劲,带领职工村民团结拼搏、开拓进取,不断壮大集体实力,为共产主义小社区建设事业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要自觉加强修养、提高素质、强化责任,以自身的实际行动为共产主义小社区建设事业添砖加瓦。
反对平均主义,克服的是消极落后、懒惰懈怠,收获的是积极向上、务实进取。只有反对平均主义,人人奋发努力、恪尽职守,我们才能在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上阔步前进、越走越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