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街村要闻
南街村报
社会各界看南街村
领导视察
南街村人自己编的书
联系我们
网站留言
 相关文章
·调味品公司 抓关键工序
·职工食堂“抓堵查”工作大盘点
·抓质量 贵在严
·坚守岗位过元旦
·南街村景区迎新年迎来多批考察
·南街村产品助力幼儿园迎元旦活
南街村报
  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走进南街村 > 南街村报 > > 2025年 > 第1446期
毛主席的故事
更新时间:2025/11/28 8:45:19  |   阅读:1   |   收藏  |   打印  |   关闭
关键词: 目录:2025年第1446期文化生活

毛主席的故事

伟人的乡愁与家国情怀
(接上期)           (六)
1927年1月,青年毛泽东回到韶山考察农民运动。离开韶山时,他郑重地对乡亲们发誓:“三十年革命不成功,我毛润之决不回来见父老乡亲!”这是他对故乡的承诺,也是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此时的乡愁,被他深埋在心底,化作了为理想而奋斗的动力。
时光荏苒,1959年6月25日,毛主席终于回到了暌违已久的故乡韶山。这一天,他的心情无比激动,乡愁得到了尽情的释放。下午,车子刚抵达韶山招待所前坪,他便一步跨出轿车,急着和家乡人打招呼。所到之处,总是洋溢着满满的笑声,那是亲情的笑、敞怀的笑,是回家的游子发自内心的喜悦。走进韶山招待所,毛主席便交待韶山公社书记毛继生:“快把宇居大哥找来。”见到毛宇居时,他紧握着对方的手,关切地询问生活情况和身体状况。第二天下午,他拉着毛宇居的手,走在韶山的田野上,看着乡亲们愉快地劳作,心中充满了欣慰。
6月26日清早,毛主席来到楠竹圫父母坟前。随行人员用松枝扎了一个简单的花圈,他神情庄重肃穆,恭恭敬敬地把花圈献在坟前,然后深深地三鞠躬,轻声说:“前人辛苦,后人幸福。”简单的话语,饱含着他对父母的深深敬意和感恩之情。
从山上下来,他走进故居上屋场,来到父母的卧室,端详着母亲的遗像,伫立良久,深情地说:“母亲,您的儿子回来了!”这份对母亲的思念,穿越了时空,让人为之动容。
早在1919年10月,毛主席的母亲逝世时,他带着小弟毛泽覃匆匆赶回奔丧,含泪写下两副挽联,寄托自己的无限哀思。一副曰:“春风南岸留晖远,秋雨韶山洒泪多。”另一副曰:“疾革尚呼儿,无限关怀,万端遗恨皆须补;长生新学佛,不能往世,一掬慈容何处寻?”挽联中叙述母亲病危时呼儿的情景,极见真切,而自己又未能亲自送终,空留遗憾之心。挽联不仅是他对母亲的悼念,更是他乡愁的一种寄托。
下午,毛主席来到毛震公祠,里里外外看了一遍,见祠堂内空荡荡的,便问祖宗牌位哪里去了。随行的毛宇居说是烧掉了。毛主席说:“管他三七二十一,作他三个揖再说。”他作了三个揖,然后严肃地说:“就这么没柴烧呵!菩萨是迷信,应该打倒,祖宗牌位跟它是两码事,这是纪念嘛!”他对祖宗牌位的态度,既体现了他的唯物主义思想,也反映了对家族文化的尊重和对故乡传统的眷恋。
晚上,毛主席在韶山招待所设宴招待家乡的老党员和当年的贫协会员、自卫队员、烈士家属等,同他们一一握手问好。他特意把堂兄和塾师毛宇居安排坐在上席。待大家坐定后,他端起满满一杯酒,首先来到
毛宇居身旁敬酒。毛宇居连忙起身相迎,激动地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毛主席谦恭地答道:“敬老尊贤,应该应该!”这一敬一答,展现了毛主席的谦逊有礼和对兄长的尊敬,也让在场的乡亲们感受到了他浓浓的乡情。
当天深夜,毛主席在房里来回踱步,抚今追昔,诗兴满怀,夜不能寐,终于吟成一首《七律·到韶山》: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作者:admin    
红色南街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