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如梦令•元旦
毛泽东
一九三0年一月
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
【赏析】毛泽东自1929年秋一直在上杭养病。由于红四军党内存在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6月,他被迫离开前敌委员会书记之职。而在7月,红四军先后进击闽中、粤东,均受挫。广大将士要求毛泽东重返红四军。于是,11月,毛泽东重返红四军工作。紧接着又召开了古田会议,整顿了红军,整肃了不同意见。在这次会议期间,蒋介石纠集反革命武装对闽西苏区进行“三省会剿”。1930年元旦后数日,红四军分两批进行战略转移,一批由朱德率领,另一批由毛泽东率领。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再次宣告破产。这一天正好是农历正月初一,过去称这一天为元旦。红军战士欢度春节,庆贺胜利。毛泽东也即兴吟出了这首 《如梦令•元旦》。
这首词写法的显著特点是由近及远,用白描手法,展现了一幅十分美丽的进军画卷。前两句写得尤其美妙,“宁化、清流、归化”,是三个地名,勾画出行军的路线,简洁有力,表达了行军的神速。这是一种新颖而别致的写法,在诗词中是前所未有的。为了打破敌人的围剿,红军经过这些地方向武夷山进军,沿途“路隘”、“林深”、“苔滑”,困难非常多。这两句词共12个字,两字一顿,节奏明快,正好和行军的急促相吻合,读起来铿锵有力,令人仿佛身临其境。
“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是由近及远的过渡句,作者用一问一答的新颖句式,明确指出大军前进的方向。“直指”二字,充分表现了坚定的信心。“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作者率红军到达武夷山,登高远望,只见山下红旗迎风招展,滚滚洪流,正以不可阻挡之势向前挺进。这是一幅十分美丽的图画,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鼓舞性。
此诗虽写冬天的行军,但给人如沐春风、如享春雨的感觉,毫无冬日的萧索和寒冷,而是凉爽、轻灵、洁净、开阔;另外,诗中“风展红旗”般的大气魄体现了毛泽东诗词的特征。
|
|
|
|
|
|
|
|
|
作者:baoshe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