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街村要闻
南街村报
社会各界看南街村
领导视察
南街村人自己编的书
联系我们
网站留言
 相关信息
·看一个村剧团的演出
·《求是》南街村专刊
·亲切关怀(四)
·亲切关怀(三)
·亲切关怀(二)
·祝福你南街人
南街村人自己编的书
  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走进南街村 > 南街村人自己编的书
《理想之光》之一
更新时间:2010/1/15 15:17:43  |   阅读:60721   |   收藏  |   打印  |   关闭
关键词: 作者:admin

理想之光(一)

第一编

南街人提出建设共产主义小社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南街人经过15年的艰苦创业,奋力拼搏,广大干群的生活水平由贫穷到温饱,到小康。近几年,又迅速跨越小康。尤其从1984年以来,两个文明建设同步发展,成效显著。村办企业由2个发展到26个,其中合资企业4个,固定资产由50多万元增长到4.6亿元,村办企业产值从70多万元增长到8.02亿元,上交税金也逐步增长到1700多万元。学马列、学毛著、学邓选,大唱革命歌曲活动的开展,使职工、村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好人好事层出不穷,学雷锋讲奉献蔚然成风。大干社会主义,一直奔向共产主义已成为南街人自觉的行动和坚定的信念。南街村连续4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文明村”、“明星村”;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成为现实,被社会各界公认为是没有腐败堕落、没有精神滑坡的一方净土。工资加供给的分配方式,赢得了村民、职工的称赞,生产资料中已全部实行了公有制,生活资料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因素不断增长,更是广大职工、村民坚定不移建设共产主义小社区的力量源泉。

第一章  走共同富裕之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南街村乘改革开放的东风,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不失时机地调整经营策略,逐步把改革推向深入,从而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土地由家庭联产责任制发展到了规模经营,个体、私营经济逐步转向了集体,分配制度不断增加共产主义按需分配的因素。随着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村民们已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

第一节  由个体经营转向集体经营

      在络绎不绝到南街参观的人流中,人们听到的、看到的、印象最深的,就是南街村的共同富裕。无不敬佩南街人在改革开放中所表现出来的勇气和胆识。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南街村也先后在农业上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村办企业也实行了个人承包;根据党的发展农村经济政策,也鼓励发展个体、私营和各种形式的经营联合体。在发展过程中,几经周折,结合南街具体实际,探索出了一条加快南街发展步伐、大力发展集体经济、走共同致富道路的正确途径。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深化农村改革的一项重大措施,对广大农民摆脱贫困、解决温饱起到了巨大作用,是党在农村的一项长期稳定的基本政策。联产责任制的最初实施,也给南街人带来了实惠,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随着改革开放力度的逐步加大,农村政策的进一步放宽搞活,南街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又出现了新矛盾、新问题,甚至到了妨碍继续发展亟待加以解决的地步。

      南街村地处县城,自古就有经商的传统习惯,放开搞活的农村政策,为他们提供了用武之地,摆小摊的、卖烟的、卖饭的、外出务工经商的、合伙办工厂搞企业的,纷纷施展才华,而风险大、效益低、属弱质产业的农业生产,被人们渐渐冷落了,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没有了,对农业的投入减少了,种“卫生田”的多了,不施肥、不浇水、不管理的多了,有的干脆转包给亲朋好友,更有甚者长期弃耕撂荒,到1985年,粮食年亩产只有500多斤,农业陷入了全面萎缩的境地。

      村党组织一班人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一种对农业、农村、农民要负责的高度责任感,促使他们冷静思考,寻找良策。大家一致认识到:农业的基础地位什么时候也不能动摇,对粮食生产什么时候也不能放松,既要妥善处理务农与经商的关系,又要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经过认真讨论,村里在1986年5月贴出了一张安民告示,主要内容:一是凡有能力种责任田的,首先要种好管好自己的责任田,在此基础上才能务工经商,否则村里有权干涉。不允许任何人把自己的责任田租赁给外村或他人耕种,更不允许弃耕撂荒。二是确有特殊情况,没有能力管好种好责任田的,可以写出申请,经村委研究批准后,把责任田交归集体,由村面粉厂负责解决吃面问题。村民看了告示后,当时就有300多口人写了交地申请。经严格审查把关,批准了100多口人的申请。随着村办企业的发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村民自愿把土地交给了集体。到1990年10月,全村2300亩土地全部交回村里,由个体经营过渡到了规模经营。几年来,集体对农业投入资金已达300多万元,添置了大型农业机械,搞了半固定式喷灌,农业生产实现了耕播收打机械化,浇水喷灌自动化,农田管理专业化,田、林、路、渠、水、电、机械七配套,达到了旱涝保丰收。全村2000多亩耕地,只需70多人管理,粮食产量逐年上升,小麦单产近几年一直保持在450公斤以上。

      南街村的工业生产同样经历了由个体承包转向集体经营的曲折历程。1981年,实行不实行承包责任制好像成了检验一个地区、一个部门、甚至一个领导者是不是改革者的唯一标准,承包成了一种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南街村也把村里的两个小企业——砖瓦厂和面粉厂搞了个人承包。承包结果与原来村民的希望相反,大家不仅没有尝到甜头,却更多地品尝了个人承包带来的苦果:群众受了骗,村民们给承包者干活,不用说每月按时发放工资了,就是一年到头,工资也兑不了现,白白辛苦一年。但承包人却大发横财,吃的、穿的、用的、住的明显比普通村民高出了几个档次;南街村党组织领导的威信一落千丈,村民们怨声载道,告状信上至省委,下至城关镇,大字报远者贴到县委,近者贴到王宏斌书记门口,各级领导对村干部也非常不满意。

      面对严峻的现实,王宏斌书记和支部一班人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为什么群众意见这么大,领导这么不满意,党组织威信这么低?查来找去,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党组织没有带领广大群众治穷致富,而把两个企业承包给了个人,伤害了群众的感情,败坏了党组织的声誉和形象。大家经过认真反思,一致同意:鉴于个体承包者不履行承包合同,终止他们的个人承包权,南街村党组织实行集体承包。

      从1984年党组织集体承包以来,企业规模越来越大,产值、利税以连年翻番的速度递增。84年产值70多万,85年130多万,86年320多万,87年730多万,88年1400多万,89年2100多万,90年4100多万,91年突破亿元大关,92年2.1亿,93年4.2亿,94年8.02亿,利税从84年的7万多元猛增到6000多万元,产值增长了1100多倍,利税增长了900多倍,这就是党组织集体承包以来的经济效益。南街村因此而迅速消灭了贫困,解决了温饱,实现了小康。集体经营调动了村民大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使南街村的共同富裕之路越走越宽广。

      在南街村由个体经营转向集体经营的过程中,村民们的精神境界不断得到升华,思想观念得到了根本转变。改革开放初期发展起来的个体业主,随着集体经济的巩固、壮大,越来越清醒地看到集体致富的光明前景,毫不犹豫地把辛辛苦苦经营多年,效益可观的企业奉献给了村里。不当个体老板当上了一名普通职工。老党员刘坤岭、模范青年李新华,分别把自己的回民食品厂、造纸厂等价值数10万的资产交给了集体,表现了新时期南街新型农民的博大胸怀。目前的南街村,现代农业取代了传统农业;现代化的厂房、设备取代了小打小闹的手工业生产;破私立公,争做奉献取代了狭隘自私、落后保守的旧传统、旧意识。生产资料已全部实现了集体所有制,大到土地、厂房、设备,小到一把钳子、一根铁丝、一颗螺丝钉,都是集体财产。生活资料随着供给制比例的不断增大,在不远的将来也要全部实行集体所有制。可以说,随着生产资料、生活资料的全部集体所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和一切腐朽、腐败现象赖以滋生和蔓延的温床将被铲除。

第二节 村办企业配套发展,经济实力增强

      1984年南街村党组织集体承包面粉厂、砖瓦厂两个小企业后,支部带领党员、干部和广大村民齐心协力,艰苦拼搏,到年底,不仅偿还了债务,还盈利了7万多元。这7万多元,在当时是一笔可观的收入。更为可贵的是,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大家看到了集体的力量,看到了共同致富的光明前景。不少村民找到王宏斌书记真诚地要求:你们领着干吧,我们相信党支部,这辈子跟着党干定了。宏斌书记听得心头发热,群众理解了支部,支持了支部,积极性空前高涨。这就是我们的事业无往而不胜的力量所在。

      在支部会上,王宏斌书记动情地说:“过去群众不信任我们,告我们的状,是因为我们忘记了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职责。如今群众理解我们,支持我们,群众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对这种积极性如果我们保护不好,再让群众失望,我们这个党组织就会彻底垮台。我们是共产党员,不能小富即安,小进即满,要有干大事、创大业、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胆略和气魄,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韧劲和毅力。我相信我们的事业一定会成功。”一席话说得大家热血沸腾、群情振奋。大家经过充分讨论,一致认为,我们这两个小企业能有这么好的效益,主要是结合了我们自己的实际,发挥了自身优势。今后要想有更大的发展,还要坚持做到扬长避短,发挥优势。通过研究、分析、实践,最终形成了南街发展村办工业的指导思想,围绕农副产品深加工办企业,围绕龙头产品上配套项目。

      南街村的企业是从“农”字起步的,也是围绕农字发展起来的。方便面厂、食品厂、啤酒厂已成为骨干企业,其产品已形成龙头产品。“南德”牌系列啤酒,尽管94年5月才投产,但经过不到一年时间的验证,其强劲势头出乎人们的意料。方便面厂已发展到30条生产线,日生产量达240吨,食品厂生产的“颍松”牌锅巴,已发展到100条生产线,日生产量达120吨,两种产品的生产规模在全国同行业生产厂家中均居首位。

      围绕龙头产品,大力发展配套项目,促进经济高速发展,经过实践证明确实是行之有效的做法。方便面厂、食品厂每天需要的400多吨面粉,是由村里第一、第二面粉厂提供的,随着“麦恩”巧克力果、“麦恩”巧克力棒系列产品的开发和批量投放市场,与之配套的、投资2200多万元的第三面粉厂即将投产。龙头产品每天需要的13万只纸箱,是由村里第一、第二包装厂负责生产的。每年需要的价值约1亿元人民币的塑料包装袋,精制礼品盒,是由村里的中日合资企业“河南耐可达彩色印刷有限公司”、“河南彬海胶印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为了满足每天近千吨原材料和产成品的运输需要,村组建了大型汽车运输队,现有大型货车160多部,标准吨位800多吨。企业每年需要近300万元的花椒作汤料,村里又在地头地边、沟边渠边栽上了花椒树。为了充分利用方便面厂、食品厂、面粉厂的下脚料,村里又把这些废料统一搜集起来,通过电脑配方,制成了混合饲料,提供给村办养鸡场。养鸡场的鸡蛋和肉鸡又满足了食品厂和村民的需要。南街人把这种做法称之为“一业带着多业上,多业辅助一业兴。”南街的企业目前已相互配套,互为依托,优势互补,同步发展,形成了系列加工、层层增值、良性循环的新格局。村办企业产值从84年的70多万元猛增到94年的8.02亿元,增长了1100多倍,利税由7万多元增长到6000多万元,增长了900多倍,固定资产由40多万元增长到4.6亿元,增长了1150多倍。雄厚的经济实力,为南街村到本世纪末实现产值30亿元,利税3亿元的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内容共9页  |  当前在第2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载全文电子版
红色南街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