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遵循公德已成时尚
有个到过南街的记者说:“最使我们感到惊异的,倒不是呈现在眼前的宽阔笔直的马路、整齐耸立的灯柱、高大漂亮的厂房,而是南街人巨大的凝聚力、吸引力、辐射力。”
外来的人们在南街发现了好多怪事。
首先,在南街村,看不到三五成群逛大街的、侃大山的;看不到下棋的、打扑克的;听不到喝闲酒的划拳声、噼哩啪啦的麻将响;看不到鸡飞猪叫狗跳墙的那种杂乱无章的现象。与一般乡村比较,就是让人感到怪。
因为南街人都在忙。
幼儿园忙:小儿童在学唱歌、学跳舞。唱的是“我是公社小社员”。跳的是“北京有个金太阳”。
学校忙:学好科学文化,又红又专,为实现共产主义添砖加瓦。
工厂忙:职工们都在尽心操作,高质量、高标准超额完成生产任务。
老年人忙:退休的村民有的打门球,有的扭秧歌,用各种活动来丰富退休生活。敬老院的老爷子、老太太吃着荷包蛋,还在哼梆子戏:“洼洼地里好庄稼……”
南街人讲究“幼有所育,少有所教,壮有所用,老有所养”。
来过南街的人,有不少表示惊讶,因为他们发现了南街这地方是没有腐败、没有犯罪、没有精神堕落和滑坡、没有两极分化、贫富对立的“净土”。
南街人说:“这是学毛主席的书学来的。”对外来说,这恐怕也是一怪。
南街始终坚持用毛泽东思想育人,坚持三项活动,大唱革命歌曲,大学毛著,大学雷锋。因此,“南街不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这话是南街的党委书记王宏斌说的,他说得硬气,他做的更硬气。
1991年春,以江泽民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号召加强全国人民的精神文明建设,河南省开展了社教运动,十星级文明户评比是其中的一项内容。一阵风过去,这项活动在许多地方早已名存实亡,唯有南街始终坚持着。
王宏斌是农民,他最了解农民。他认为,浓厚的小农意识决定了农民的思想境界。要提高农民的觉悟,不是读几篇文章,学几段报纸就能解决的事。拔高了,拔空了,不结合实际,也没人相信。因此,南街给星级评比注入了新的内容,这就是直接与经济利益挂钩,并由妇联会、农村支部组织实施。每月评比一次,评比时认真严肃,毫不徇私,该扣掉的扣掉,该加上的加上。十星条件包括思想品德,尊师重教,工作表现,家庭伦理,邻里之间,计划生育,环境卫生,造福乡里等。扣掉一星就取消一项集体对村民免费供应的福利,包括停电、停煤、停面等。一停你就要买高价,这就使硬件和软件得到了紧密配合,使你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坚信不疑。
南街村对一些违犯厂规厂纪、村规民约的人还有几种教育措施。一是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二是演电影,三是进“精神文明学习班”。在演电影之前,犯错误的人必须站在台前说明原因,作出检查。这种形式对人的压力很大。既损财,又丢人,连自己的小孩也会因此而几天不理你。
南街人最怕犯错误,南街人也因此而最爱读毛主席的书,因为读了毛主席的书就会使人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
南街出现过以下几件事:一个爱打妻子的丈夫经过自我批评与妻子和好如初;两家原来几辈子不和睦的邻居拆掉了中间的半截墙;两名妇女因孩子闹着玩而吵了架,罚其中一位妇女演了几场电影。对这个人处理得之所以特别重,因为她是党员……
南街人对这几种教育人的办法也挺有好感。他们认为:提高思想觉悟和积极性,有两种有效的办法,一是“调”(调动积极性)。二是“压”(给予一定的压力)。教育毕竟不是万能的。
南街人说,学毛著至少使他们取得了两大收获:一是规范了自己的干部,二是群众拧成了一股绳。
南街的干部都是“二百五”式的“傻子”,都是新时代的焦裕禄。有在办公室打着吊针办着公的党委副书记王金忠;有从来不占集体便宜的民兵营长贾忠仁;有从医院里偷跑出来的面粉厂副厂长李黑;有冒着大雨排水、站在齐腰深水里泡了几个钟头的汽车队队长邓金亮……
南街的群众都把自己的利益全部溶进了集体之中,谁动了集体一根毫毛就象挖了他们的心头肉。他们觉得保住了集体就是维护了自己,没有集体也就没有个人。每逢大喇叭传出装汽车、捡蒜苔、剥玉米的消息,南街的村民、职工,不管什么时候,不分男女老少,一齐朝劳动地点跑。谁如果一回没赶上,谁就会从心底里觉得对不住良心。
就连南街幼儿园儿童的举动,在有些人看来,也会觉得反常。
有一次,一个个体户老大娘拉了一车刚从南街冷库里批发的苹果,因下着雨,走得慌张,在南街村的一个拐弯处,一不小心,一箱苹果从车上掉下来,滚了满地。说也巧,刚碰上幼儿园放学,一群孩子一轰而上抢着拾,老大娘眼一黑,心想:完了。可是,正当她愣在那里无所适从的时候,这群孩子却把拣到的苹果用手绢或衣服擦干净,一个个放到了大娘的箱子里,感动得大娘直落泪。
在南街的大街上,只能听到“您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的打招呼声,很难听到秽语脏字。你也只能看到列队的民兵,忙忙碌碌上班的职工以及络绎不绝的汽车。你还会发现在每个厂队的门口都有一个免费供应开水的茶水站。
南街村通过长期不懈抓精神文明建设,收到了良好的成效。自1991年以来,连续多年没有发生过刑事案件,连续六年没有计划外出生一个孩子,人口自然增长率一直控制在3‰以下。连续被省委、省政府以及市、县政府命名为“文明村”、“计划生育先进单位”、“明星村”等,这就是党委坚持用毛泽东思想育人的结果。
南街村从来没有发过奖金和加班费,南街人讲究无私奉献。因此 ,南街人办了许多“出格”的事儿。
职工、村民们给希望工程、幼儿园、敬老院共捐款18.6万元;村民300多户把供应的吃不完的面粉又捐给了集体。回族阿訇巴殿恩把自己连续几年的工资一分不留捐给了村里。
这几年,南街确实富了。然而,他们富了没有忘记社会。这恐怕也是一件“怪事儿”。
南街向灾区捐款共计2.46万元;给烈士张环礼家乡捐款16万元;南街村把因家庭困难而辍学的外乡职工张瑞芹又送走上了大学,并负担她的学杂费。
南街的企业越来越大,给国家交的利税也越来越多。南街企业聘用的工人,大多数来自附近的村子,这样,既满足了生产需要,又解决了周围村子剩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使周围的群众也增加了收入。南街村还把自己原来的小面粉厂、造纸厂无偿送给了附近的吴寨、北徐庄、北街等村,并积极帮助他们发展生产,和他们一起商讨致富大计。邻村的群众说:南街是我们的引路人,带着俺们走向美好的未来。在南街村帮助外乡共同致富的众多事例中,有一件特别有趣的真实故事,用南街人自己的话说是“赔钱嫁闺女”,这个故事已经载入了南街村第一本故事书《中原风》中。
南街村村头一幅巨大的标语,上面写着:“南街村好朋友,朋友遍天下”,“南街人乐奉献,奉献全社会”。这就是南街精神。
仔细观察,南街还有许多怪事儿。
南街职工的工资并不高。愿意到南街上班的青年却很多,他们来自6个省36个县、市。这是因为了解南街情况的人都认为把孩子送到南街做工“放心”、“不学坏”,女孩子有“安全感”。
这里引用几句来自沿海地带的一位施工队负责人的话。他说:“我们那里比南街要富得多,但富得让人提心吊胆,治安秩序特别混乱,而南街的社会风气真是太好了。”这是实话。
常在南街施工的三十多个单位,几十个建筑工地无一处有围墙,南街村的700多户没有一户安装防盗门,南街自己的企业也一律没有安大门。施工单位的人说:“一块砖也丢不了。”到了收获季节,南街的麦子、大豆、玉米就整天摊在大街上,到过南街的人都有同样的感受,汽车不用锁门,随便停在哪里,钱物在任意往车上一扔,保证不会少。
南街有身着迷彩服的专职民兵。南街的民兵营被解放军总参、总政命名为“民兵预备役基层建设先进单位”。维护村里的社会治安是民兵的主要任务之一,村里的重要入口处,村里的要害部门都有警备办公室,昼夜有人值勤。村里边还经常有三五成群的老太太,自发组织的“义务巡逻队”,到处转悠,来维护村里的治安。看到形迹可疑人的就拉住盘问,或送进治安室。她们说:“南街过上好日子不容易,维持社会治安,人人有责。”夜里,有民兵的摩托车巡逻队巡视和防范。南街从上到下形成了严密的防范网络,就是外部的职业小偷也不敢到南街来“找活干”。
其实,这只是一种客观因素,而更主要的是南街人人心里都有一道无形的“围墙”。用南街人的话说,这围墙就是“事业心”、“责任感”、“一心程度”。放在南街地皮上的东西,件件都连着南街人的心,连着南街人的荣誉,少一件就丢掉了南街人的脸面。这方面的例子,在南街可以顺手拈来。《中原风》上也有记载,象《厨妇追钢管》中的刘翠珍,《徐旺捉贼》中的徐旺……
南街村连续多年没有发生过一起刑事案件。南街的广播里,经常可以听到是,“谁的手表丢了?”“XX拾到一个钱包,失主请到办公室认领。”在南街村,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已不是神话。
由于南街大学毛著,坚持用毛泽东思想育人,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搞好廉政建设,落实各种规章制度,提倡学雷锋大办好事,讲文明、讲奉献,在南街创造出了一个治安秩序良好,人际关系祥和的“小天地”。
在南街,遵循社会公道,讲究无私奉献已成为良好风尚。所以,南街村的男女老少都能人人平等,和睦相处。南街这块1.7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到处呈现着政通人和、村泰民安、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新气象。南街人将继续拼搏,勇于探索,带着欢声笑语,早日进入南街人的理想世界——共产主义小社区。
第四章 人心所向小社区
南街村供给成份的逐步扩大,使广大党员、干部、职工、村民切身感到了共产主义的幸福美好。在南街村,共产主义理想教育深入人心,把南街建设成共产主义小社区,是党委一班人的雄心壮志,是广大共产党员的不懈追求,也是南街人民的强烈愿望和一致心声,她必将成为鼓舞南街人加快共产主义小社区建设的强大动力和力量源泉。